應力波反射法的局限性與改進分析辦法
應力波反射法本身的局限性在許多情況下是影響結論準確性的重要因素,它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
1. 僅測出廣義波阻抗的相對變化,可以區分縮頸類與擴頸類, 也可以計算缺陷位置,但卻不能確定缺陷性質、缺陷方位。
2. 缺陷程度的定量分析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目前定量分析仍僅僅停留在指導階段,缺陷程度也只能定性給出。
3. 波速與振源頻率和混凝土強度間的關系無法準確給出,尚無理想的波速計算公式,而依據施工樁長計算波速的辦法存在很多具體問題,因此缺陷位置的判斷仍只能保證10%的誤差。
4. 將加速度計的于長徑比超過一定限度的樁、極淺部或太小的缺陷,應力波反射法無法正確測量?,F有的測試理論和技術都難以解決這些問題。高頻信號傳不下去,測試范圍有限;低頻信號分辨率不夠,容易形成繞射,漏判缺陷等等。
5. 樁身存在多個缺陷時,深部缺陷容易誤判。
為了準確地分析樁身缺陷,測試與處理完成后有必要:
1. 結合地質資料、施工記錄分析基樁完整性。樁型、 施工工藝對基樁的完整性以及缺陷類型影響很大。預制樁、人工挖孔樁不可能縮頸,許多質量事故都發生在流水處或地層變化處,急劇變化的地層本身也會產生回波等等。查看地質資料對確 定缺陷部位、排除地層影響很有必要。
2. 利用定量分析幫助多缺陷和缺陷程度的確定。雖然定量分析本身尚有許多欠缺,但由于它分析了應力波在樁身傳播的詳細過程,只要樁土參數選取合理,絕對比我們僅憑肉眼判斷缺陷程度和多個缺陷來得合理。
3. 綜合分析同一工程的所有被測樁。單獨分析一根樁,不全面衡量整個工程情況,有時非常危險。同一工地的地質和施工狀態大多相似,尋找各被測樁之間的共性,再回頭分析每一根樁是提高分析效果的有效手段。有條件的單位甚至可以在每個工程施工時監督打下一按嚴格要求施工的標準樁,用于校核各種分析用數據,提高分析準確性。